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抗菌藥,老年人要三思再用

在慢性病患者中,老年人是最大的群體,在長期看病吃藥過程中,許多老人也能根據自己的情況買藥“自療”。隨著人的年齡增長,老年人的機體免疫功能下降,特別是患有慢性疾病者抵抗力減弱,比一般成年人更容易合併細菌感染。老年人一旦合併感染很難像成年人一樣能“扛”過去,往往病情迅速惡化,必須及時使用抗菌藥才可轉危為安。可在使用抗菌藥方面,老年人有著特殊性,需要特別關注。

  警惕產生耐藥性

  耐藥性(又稱抗藥性)是指病菌接觸藥物後,通過自身的變異避免被藥物抑制或殺滅,從而對藥物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的性質。細菌對任何抗菌藥都可能產生耐藥,常見於濫用或長期應用劑量不足時產生。老年人發生感染性疾病的次數和使用抗菌藥的概率多於成年人,因而產生耐藥性的概率明顯增加。避免或延緩耐藥性發生的關鍵是要合理地使用抗菌藥。

  老年人抗感染適合選用窄譜抗菌藥,儘量不用廣譜抗菌藥,有條件者應當參考血、尿、便檢驗和細菌培養的結果選擇藥物。只有藥物的抗菌譜與所感染的致病菌相適應,才有利於徹底殺滅細菌。

  通常老年患者使用藥物需要減少劑量,60歲以上的用量為成年人的3/4~4/5,80歲以上為1/2,但在使用抗菌藥時有所不同。由於每位老年人衰老的程度、患病史和藥物治療史不同,使用抗菌藥的劑量應當個體化量身制定。多數老年人使用抗菌藥不應減少劑量,這是因為病菌的生長不受人體衰老的影響,抗菌藥在體內達不到有效的濃度就無法殺滅病菌,反而可加速耐藥性。但是肝、腎功能減退的老年人,特別是使用經腎臟排泄的藥物時,用藥劑量以偏小為宜。

  老年人使用抗菌藥的時間和療程要適當,切不可隨意用用停停,這樣,才能不給細菌產生耐藥性的機會。例如,使用青黴素時不僅要求足夠的劑量,而且一般感染每日需用藥2次,嚴重感染每日需用藥3~4次。

  減少發生不良反應

  老年人的組織器官功能老化,適應力減退,影響著藥物的體內過程,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較成年人高,程度更嚴重。老年患者宜選用毒性低、殺菌作用強的抗菌藥,常用藥物有青黴素類、頭孢菌素類、?諾酮類,應儘量避免使用毒性大的氨基糖?類、萬古黴素等抗菌藥。

  青黴素和頭孢菌素類是老年患者首選的抗菌藥,但也不能忽視其存在不良反應。青黴素類主要經腎臟清除,而多數老年人腎功能減退,如用藥劑量過大可引起肌肉痙攣、抽搐、昏迷等青黴素腦病。心功能減退的老年人調解電解質平衡的能力低,當靜脈點滴青黴素鈉鹽時,應注意避免鈉瀦留、低鉀性中毒或充血性心力衰竭。老年人使用頭孢菌素類藥物應避免維生素K缺乏所致的出血,必要時應加服維生素K。

  ?諾酮類如諾氟沙星(氟呱酸)、環丙沙星、氧氟沙星等是老年患者常用的抗菌藥。由於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腦萎縮、腦動脈硬化、腎功能減退,使用此類藥物所引起精神紊亂或中樞神經興奮的發生率較成年人高。

  氨基糖?類如慶大黴素、鏈黴素、阿米卡星等是老年人應當避免使用的抗菌藥。該類藥物有不可逆的耳毒性和不同程度的腎毒性,老年人使用易發生眩暈、耳聾、耳鳴、血尿、蛋白尿、腎功能不全等,甚至引起肌肉無力綜合征。

  老年人應當慎用氯黴素和四環素類抗菌藥,因老年人肝臟解毒能力下降,易造成肝細胞和骨髓損害。

  避免藥物相互作用

  老年人一人多病的現象極為常見,需常年服用多種藥物,這些藥物與抗菌藥同時使用常產生不良的相互作用。因此當患急性感染時應當確定優先治療原則:使用抗菌藥時應暫停軟化血管、降血脂、胃黏膜保護劑等藥物。
返回列表